云顶国际官方网站
话剧《运河1935》在京首演 运河儿女彰显家国情怀
2019-12-21
分享:云顶国际官方网站云顶国际官方网站

“四十里通惠河到了通县呐,与那千年的古河紧相连……”12月20日晚,在铁片大鼓艺术家姚雪芬悠扬的歌声中,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话剧《运河1935》首演在首都剧场圆满落幕。

  “一部运河史,即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将大地南北融会贯通,在北京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的历史篇章中,一直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

  《运河1935》聚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通州,讲述了地下党员周勤肩负查清新型毒品“金丹”来龙去脉的任务,回到他阔别三年的家乡—大运河畔号称“京门脸子”的北通州。此时的通州,因为日本侵略军的步步紧逼和国民政府的一再退让,已经成了“三不管”地区。大汉奸、专员殷汝耕正策划“冀东独立”,局势相当复杂。周勤团结爱国将领姚六合,说服他忍辱负重,打入敌人内部,同时联络船家女望日莲等基本群众,深入调查,查明毒品来源。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亲弟弟周瑞因为急于赚钱,竟然卷入到这场日本人策划的阴谋之中! 周勤竭力想启发周瑞的觉悟,让他迷途知返,而周瑞背后的势力也在竭力想把他挤出通州。大运河畔,一场生死较量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微信图片_20191221092838_副本.jpg

  该剧人物设计取材于“大运河之子”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小说《渔火》和《蒲柳人家》。生于通州运河边、长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刘绍棠,有着对祖国与家乡大运河热烈的感情,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勇敢善良、极具运河特色,赋予了《运河1935》真实的时代背景依托,也使得剧中传达出的运河精神与民族气节愈加动人。

  该剧汇集众多京津冀三地资深创作者,旨在打造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代表性剧目。为还原运河风貌,创作者们选取了代表运河传统特色的渔船、拱桥、芦苇荡等元素组成舞台图景。同时,利用灯光与特殊地板材质的配合,加之“独家秘制”的流水声,在舞台上创造出一条盈盈流淌的大运河。服装化妆方面,创作者翻阅了大量当时文字及影像资料,并依据演员本身特点量身定制造型,最大化地帮助他们贴近角色特点,无障碍入戏。音乐方面的选取也是匠心独运,最终呈现的是让观众似曾相识又与众不同的激昂旋律。

微信图片_20191221092612_副本.jpg

  北演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表示,“截取1935年这个时间节点,这和我们想给观众呈现一种创作态度和艺术表达有关。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各个时期的贡献,而我们把表达的焦点对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运河人的精神层面。通州的运河儿女在特殊时期面临危难,最终所迸发出来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是我们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最需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我想,这是大运河吸引我们的内核,也是我们解读大运河精神的方式,更是我们创制这部戏的最大动力。”

  该剧导演王延松在创作阐述中提到,“主旋律叙事与呈现,话剧《运河1935》既彰显家国情怀,也看到人性挣扎!”家国情怀给予了作品夯实的世界观与叙事逻辑,人性挣扎的呈现则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戏里的主人公周勤和周瑞两兄弟,一个为“大家”而心怀执念,一个为“小家”而八面玲珑。兄弟情与家国义,在舞台上碰撞出一台好戏,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当时的运河儿女在民族危难中觉醒、让革命精神萌芽的艰辛历程。

微信图片_20191221093827_副本.jpg

  据悉,话剧《运河1935》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在12月20日至21日于首都剧场完成首演后,将于明年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开启全国巡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