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国家速滑馆公司荣获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2022年首都劳动奖状。载誉而归的“冰丝带”背后,凝聚着国家速滑馆公司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更彰显着母公司我集团作为市属大型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勇担重任 创造“中国速度”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规划建设始于2015年11月。我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请缨承担该项工作。在整个规划建设阶段,我集团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聚合各方资源成立国家速滑馆公司,在项目规划、施工设计、科技亮点、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从2018年1月打下第一根基础桩开始,到2020年12月实现封顶封围,国家速滑馆团队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组织作业人员连续奋战,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以对工作执着、对冬奥项目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将“冰丝带”从概念效果图打造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
精益求精 贡献“中国方案”
回顾“冰丝带”的整个设计建设过程,国家速滑馆团队“汇各界之智,集各方之力”,最终水到渠成,贡献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国方案”。
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采用这种索网结构设计,“冰丝带”的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通过采用国产高钒封闭索,“冰丝带”破解了屋顶索网结构高钒密闭索“卡脖子”技术,推动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打破了进口索的垄断地位,填补了国产索在国内大型场馆的应用空白。2020年5月,国家速滑馆斩获“2019年度中国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工程大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
晶莹剔透的“冰丝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若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22条盘旋飞舞的“丝带”,象征着北京2022年举办冬奥会。为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国家速滑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通过机械配合工人操作,严丝合缝地嵌入160根S形钢龙骨打造的框架中。曲面幕墙所使用的玻璃,每块尺寸曲面弧度都不相同,全部通过BIM技术在工厂定制、现场安装。
2021年1月22日,国家速滑馆首次制冰成功。秉承“绿色办奥”理念,国家速滑馆选择采用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实现了低碳节能。近1.2万平方米世界最大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速度滑冰场馆,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运会树立了新标杆。
2021年12月26日,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建成。匹配了“超级大脑”的国家速滑馆,接入36个系统、近10万点实时数据,让观众观赛、运动员训练、场馆能源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智慧化、智能化,将“冰丝带”打造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备赛工作,首站即来到国家速滑馆,详细了解了制冰流程和赛道冰面温度等,指出“国家速滑馆不仅硬件世界一流,制冰技术也世界领先,实现了低碳化、零排放”,嘱咐国家速滑馆“要发挥好这一项目的技术集成示范效应,加大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全力以赴 筑梦冬奥盛会
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国家速滑馆公司全员参与,在制冰、设备设施、清废等18个业务领域承担着服务保障工作。全体保障人员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怕吃苦,自2021年12月底开始,几十天连续作战,夜以继日,始终坚守岗位、勤勉奉献,圆满完成了场馆各项赛事保障工作。
冬奥赛时,国家速滑馆作为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场馆,在冬奥会期间共承担了14个项目的速度滑冰比赛,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66名运动员参赛,共计产生14枚金牌,刷新了10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中国运动员高亭宇在“冰丝带”以打破奥运纪录的成绩获得男子500米比赛金牌,这也是中国男子速度滑冰项目的历史首金。“最快的冰”实至名归。
冬奥会期间,为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国家速滑馆公司成立了8个保障组,统筹管理调度制冰、能源、消防、空调、电力、除湿、照明等设备设施系统,全力保障场馆赛事运行。制冰团队每日测量冰的厚度和场馆温湿度,累计完成浇冰300余车次,确保冰面始终呈现最完美的状态。清废团队根据场馆运行情况,进行岗位网格划分,承担清扫保洁、废弃物分类管理、扫雪铲冰和对接属地政府外围环境保障等工作。在冬奥会的12个比赛日里,国家速滑馆团队累计服务观众9300人次,接待媒体3000人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井然有序,得到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和赛事官员的广泛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场馆建设和场馆竞赛组织、观众保障等运行工作给予高度赞赏,表示“这是奥运会历史上最棒的速度滑冰场馆”。
赛后利用 打造“冰雪名片”
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在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将这份荣誉与广大建设者们分享。4月10日,国家速滑馆邀请场馆的建设者带着家人们走进“冰丝带”,回到曾经辛勤工作和奋斗过的地方,体验这座冬奥场馆的魅力,再次感受大国工匠精神。
实际上,在国家速滑馆设计建造之初,我集团就统筹考虑了场馆赛后利用问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落到实处。场馆内,国家速滑馆约1.2万平米的内场可以全部制冰覆盖,冰面采用分区制冷方式,做到对每一块冰面单独控温,整个场馆可实现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各类群众性冰上运动,更好地满足群众参与不同冰上运动的需求。在“冰丝带”园区,将形成“一湖一场一赛道”的冬奥文化集群,同样可用于举办国际冬季运动赛事和群众冰雪运动。未来,“冰丝带”将打造成为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中心,努力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中国冰雪运动的亮丽名片。